close

2015 年連戰到中國看閱兵,那一年的閱兵特別重要,因為是在慶祝對日抗戰勝利七十周年,現在問題就是對日抗戰勝利的,到底是蔣介石的國民黨,還是毛澤東的共產黨?

 

事實上抗日的也有好幾個政府,最主要的就是中華民國政府,和延安的中共中央。國共兩黨在抗日的同時,也都花了很多心力在對抗對方,意思就是國共內戰和對日抗戰是併行的,都沒有認真的在抗日,因為對國共兩黨來說日本不是最主要的敵人。戰爭一結束,共產黨部隊就急忙趕往東北,而蔣介石則嚴令日軍如果沒有認明車輪牌標章的話,就不許日軍投降。

 

實在是很無聊,要投降還不能亂投降的,蔣毛兩個人和國共兩黨從很久很久以前就是爭來爭去,都是把對方當最大的敵人。

 

五四運動是強調自由主義和個人主義,但是在那之後的七、八年,學運的表現已經是拋棄了個人主義,變成充滿民族主義和國家主義。變成以強烈的民族主義取代了原本自由人權的主張,這種意識形態的變化即是中國學生開始注重團體而忽視個人性格的發展,一切都是因為這樣比較接近國共兩黨的需要,這也是那個年代學生運動變質的根源。

 

羅家倫是成名於五四運動的學生領袖,他1920年出國留學,在四大國五名校研讀六年,研究歷史哲學與國際關係。1926年回國,任教於東南大學歷史系。當時北京大學和東南大學是最夯的兩所大學,彼此也是競爭的關係。

 

1927年2月底,羅家倫被蔣介石網羅到南昌,蔣介石問羅家倫:「國民黨的出路在哪裡?」他已經透露了反共的想法。羅問他:「打南京有沒有把握?」 蔣志氣滿滿:「有把握的,我很會打仗,三天內就可以攻下。」

 

果然,攻下南京和上海後,蔣介石隨即發動了剿共戰爭,意思是北閥和清黨是沒有交接期的,馬上接著下去,沒有休息。清黨前後蔣介石的〈告軍人書〉、〈告工人書〉、〈告民眾書〉、〈告同志書〉等等文稿,都是出自羅家倫的手筆。同一年四月,羅家倫受命爲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部政治部委員長,階級是「少將」。 

 

羅家倫和蔡元培都支持蔣介石的北伐和清黨,對於清黨中被殺戮的共產黨和無辜的人民,他們都並沒有太多的同情。但是他們都忽視了一旦大開殺戒,以後兩黨之爭死亡人數是滿坑滿谷。

 

中國的學術界人才就是從五四運動的學生領袖們出現的,前台大校長傅斯年也是其中之一,所以胡適的貢獻真的是不小,培養出很多人才。

 

五四運動的學生領袖們也不能有第三個選擇,也不能不選擇,就是國民黨和共產黨一定要選一個。也不能有模糊地帶不清不楚,像現在的連戰、馬英九、洪秀柱.....(族繁不及備載),在當時都是不行的,是會被打屁股的哦!

 

1927年11月13日,羅家倫與才女張維楨結婚。他們兩個人早在五四運動期間就認識,開始交往多年。剛滿三十歲的羅家倫在這一年春風得意馬蹄疾,一身筆挺的將軍服,風流倜儻。後來羅家倫也當上了清華大學的校長。 

 

一個讀書人沒當過兵,在北閥清黨後當上了少將,那就是有沒有選對邊的問題,像這樣的將軍通常都被稱為「儒將」。

 

那年代國民政府的情治人員只會把青年學生逼上梁山,國民黨早已失去青年世代的心,任何人的意見都比不上蔡元培,而學生的鬥爭技術都遠超過五四運動時期。國民黨失去了以革命話術的影響力,處處挨罵。那一代的學生青年倒向共產黨,成了共產黨奪權的犧牲品。

 

在各個城市都受到毛澤東激昂慷慨喊叫的號召,遊行不上課,不許自由思想,幾乎完全荒廢學業,大多數的青年學生淪入各種仇恨運動,終至文革。

 

當夢醒時分,後悔也已經都來不及。

 

而國民黨從清黨開始的二十年,就是「白色恐怖的時代」,受到白色恐怖迫害的也包括了大多數的青年學生。到後來的國共內戰打輸逃到台灣,也毫無意外的延續那樣的白色恐怖。

 

換句話說,國民黨的心態從來沒有改變過,從來沒有變好過。

 

殺破狼10.jpg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男人 清黨 革命
    全站熱搜

    林永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