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毛澤東在1927年打響秋收起義槍聲,49年後合上了他生命的傳奇書卷。1976年9月9日這一天的零點10分,這位創造了無數奇蹟與悲劇的歷史人物帶著一種深深的惆悵走到了生命的終點,享年83歲。

 

1975年這一年裡,中共司法機關連續特赦了全國在押的293名戰犯、95名蔣介石特工和49名武裝特務船員。原國民黨的黨政軍特人員,能工作的安排工作,不能工作的就養起來,願意去台灣的人就給些盤纏。躺在病床上的毛澤東,竭盡全力地做最後的交代。

 

李宗仁逝世前給毛澤東、周恩來的話:「在我快要離開人世的最後一刻,我還深以留在台灣和海外的國民黨人和一切愛國的知識分子的前途為念。」

張治中逝世前的遺囑:「二十年來,我所念念不忘的是解放台灣這一片祖國的神聖領土。」

 

與毛澤東相比,蔣介石的思想是拘謹僵化的。毛澤東給蔣介石的自尊壓力太大,蔣介石至死都不放棄「討毛」的呼籲,毛澤東成為蔣介石這一輩子都無法原諒的「敵人」。對外他無法做到輕鬆地討論毛澤東,更談不上稱毛澤東一句「老朋友」。

 

他一輩子都在告誡國民黨人,反覆強調絕對不可以跟蘇共和中共接觸。

 

國不在台灣,「國」在蔣介石的心中。1974年元旦,南越派軍艦闖入西沙,蔣介石激動的拍桌:「如果中共不出兵,我即出兵。」馬上指示台灣的外交部發表【中國領土不容侵犯】的聲明。

 

中共與南越的海上之戰爆發後,西沙海軍要求增兵,毛澤東同意,並特別強調"直接走!"

 

以前為了避免國共不必要的磨擦,中共海軍軍艦在東海南海間的往來調動都會故意繞過台灣東南的公海,穿越巴士海峽。但是這次中共的四艘導彈護衛艦卻大辣辣地站在東引島一側,準備通過。

午後正坐在安樂椅上閉目養神的蔣介石聽了這個報告,頓了一下,然後不假思索幽幽的說:「西沙戰事要緊哪!」當晚,國民黨軍開啟探照燈,中共艦艇順利通過。

 

毛澤東精明地靠了他的「老朋友」一下。

 

人老情切,蔣介石的思鄉情在生命的最後時光裡越來越強烈。1975年元旦,他發表了一生中最後一個「反共復國」文告。春節前後,被蔣介石找回來的國民黨元老陳立夫接受蔣的命令託付,經由祕密管道向北京發了邀請毛澤東訪問台灣的訊息。

都還沒等到共產黨的回覆,陳立夫在香港報紙上公開發表《假如我是毛澤東》一文:「歡迎毛澤東或者周總理到台灣訪問與蔣介石重開談判之路,以造福國家人民。」陳立夫特別呼籲毛澤東可以能以大化小,不計前嫌,效仿北伐和抗日國共兩度合作的前例,開創再次合作的新局面。

 

一樣沒有等到迴音,蔣介石就永遠地走了。1975年4月5日,清明節,中國人悼念亡者的傳統節日。早晨,久臥病榻的蔣介石坐在輪椅上,露出好久不見的笑容迎接前來請安的兒子。臨別囑咐蔣經國:「你應好好多休息。」

 

夜幕降臨,蔣介石陷入昏迷,子夜晨鐘響起前的十分鐘,他衰竭的心臟停止了跳動,享年89歲。

 

蔣經國倒地痛哭,據老蔣貼身侍衛的回憶,當準備移靈的時後,天上突起隆隆雷聲,然後就一陣傾盆大雨如排山倒海而來。蔣經國將當時的情況形容為「風雲變色,天地同哀。」蔣介石帶著一個遺憾走了,他把自己的夢想留給了兒子。

 

這是一個多麼令人悲傷的夢,他年復一年充滿激情地發表著「反共的文告」,宣佈著「反攻」的時間表,作著「反攻」的計劃,如他自己所說的,無一日中斷。

事實上,「復國」對他而言,與其說是難以完成的夢,不如說是一個神聖不可侵犯的信念。他要回去,他要讓美國、讓台灣島上所有的人深信他和國民黨會帶著台灣島回家的堅定不懈的決心與信心。

 

蔣介石的遺體經防腐處理,暫時安放在桃園慈湖行館內的黑色大理石棺內。那裡非常像他的故鄉溪口,蔣介石因為思念母親而在此修行宮,命名為慈湖。固執的蔣介石也只能在那裡作著夢懷念故鄉,「以待來日光復大陸,再奉安於南京紫金山」。

 

在蔣介石離去的幾個月後,1976年一月,國共風雲史上的核心人物,最瞭解毛澤東也最瞭解蔣介石,是蔣介石深深賞識、毛澤東所深深倚重的中共總理周恩來與世長辭。已經昏迷中的他,要求見的最後一個人是調查部長羅青長,想要瞭解台灣的情況。

面對羅青長,周恩來還未能把心中的話說完,便再度昏迷過去。鄧穎超最瞭解丈夫的心願,她把周恩來的骨灰盒先陳放在台灣廳一夜,然後依他的遺囑將骨灰撒向山川江海。

 

同年7月6日,毛澤東另一位緊密相依的戰友朱德元帥逝世。7月28日,河北唐山大地震,整個唐山化作廢墟。重病中的毛澤東聽了唐山地震的情況彙報後,流淚不止。這一年的9月9日零點10分,毛澤東合上了他生命的傳奇書卷。

 

中國半個世紀歷史中的幾位主要人物,以各自的方式寫下了「共同」的遺囑而去了。

但歷史的巨輪不斷向前,過去的浪花不再,台灣的未來,是不是要依他們共同的遺囑,是不是要犧牲民主自由,就靠這一代及下一代台灣人民的智慧決定了。

殺破狼45.jpg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遺囑
    全站熱搜

    林永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